一本 Page Zero:

《一本 | Page Zero》MOOK 01 —— 《S./忒修斯之船》特辑



(完整内容目录见最后部分)


致发现这本书的人 —— 关于《S.》的故事:

阅读第一遍《S.》,我几乎是抱着一颗虔诚的心,用久违的正姿端坐在膜拜这本书。当然,如果你非要说我没有选择舒服的躺在沙发上看书,是因为害怕被书中夹着的硬纸片砸伤的话,我也无可辩驳。早在书到手之前,我已查阅国外各种官网、亚马逊读者评论、国内贴吧等堪称此书最早一批大牛人物的真言,找到了看这本书的正确阅读顺序,又害怕自己的无知无畏,特意整理打印了出来,以此为据。

如此隆重的对待,换来的却是三天慢而长的阅读体验。此言何来,我看书的过程中,大脑曾一度走神,在思考 —— 眼球扫描此书的过程,如果能配上老打字机单行到头的提示铃,是否会更有趣一些。当我从这个无聊的想法惊醒的时候,突然感到极度沮丧 —— 全世界人民都在狂追热捧的这本书,我怎么连阅读的快感都找不到呢?


《S.》的灵感,是这本书的作者之一、美国好莱坞著名的导演及制片人J.J.艾布拉姆斯(J.J. Abrams)18年前在一个机场的长凳上,发现的一本罗伯特·勒德拉姆(Robert Ludlum,最为熟知的作品是《伯恩三部曲》)的平装书而得来的启发。他当时好奇的翻开了那本书,发现书中有人写道:“致发现这本书的人 —— 请读完它,再把它放在另一个地方,让下一个人好找到它。”艾布拉姆斯看到这句话后,会心的笑了起来,他联想到大学期间,从图书馆借出来的书中,经常可以看到其他人在空白处留下的笔记。然后一个很酷的想法在他大脑中形成 —— 如果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通过在一本书中留下只言片语而产生了联系,这是多么浪漫和幸运的故事啊!

2011年(在《纽约客》的采访中,道斯特说的日期是:2009年的夏天),艾布拉姆斯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旗下的坏机器人制片公司的同事 —— 琳赛·韦伯(Lindsey Weber),而她找来了美国小说家道格·道斯特(Doug Dorst)。他凭借小说《古墓漂流》(Alive in Necropolis)获得了当年海明威奖(The PEN/ Hemingway Award)的第二名,这本小说被《纽约时报》加冕“编辑之选”,也是亚马逊2008年度的最佳图书之一。道斯特对艾布拉姆斯的想法感到非常的兴奋,这种严格限定格式的题材,对于作家来讲将是一项挑战。道斯特曾看过一本对莎士比亚作品真实的作者身份讨论的书,这给了他主体小说的核心元素 —— 对一位谜一般的作者身份进行挖掘的主题。

道斯特以此为主题,首先写出了《S.》的主体小说 —— 《忒修斯之船》。这个部分虽然不是《S.》的全部,但却起到了骨骼的作用,它必须经得起读者的反复推敲。然后,他再分批在《忒休斯之船》的空白处撰写注释,这期间经历了多种尝试和犯错的过程。但是出于一种作家创作故事的热情,再加上艾布拉姆斯和韦伯的鼓励,道斯特把这个故事向更宏大和更复杂的方向推进。整个的创作过程,由道斯特与韦伯在一起完成,有了成品后会拿给艾布拉姆斯确认。创作后期,他们又引入一家设计公司 —— 梅尔彻传媒(Melcher Media)来完成书的装帧及设计工作。

敏锐的媒体界直到2011年3月左右,才得知艾布拉姆斯将要出版一本书。转个月,道斯特也进入了媒体的视线,当时的报道称 —— 艾布拉姆斯与道斯特合作写一本小说,由小布朗出版社在2010年刚刚成立的子品牌 —— 穆赫兰道图书(Mulholland Books)在2012年发行。

直到2013年的8月份,艾布拉姆斯才以坏机器人制片公司的名义在YouTube上传了一段名为“陌生人”(Stranger)黑白视频 —— 只有一分多钟,画面中一个男人在黑如墨水的海边挣扎行走,旁白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他是谁?”。这个时候,媒体和观众似乎已经把艾布拉姆斯要出书的事情忘了,所以他们都在猜测这个视频可能是他下一步电影或电视剧的概念预告片。直到转个月,官方又释出另一段名为《S.》的视频,标题中提到了道斯特的名字,才有小部分人联想到这个视频的预告的是那本迟到了一年的小说。新的视频同样是黑白风格,画面聚焦了一双苍老的手在敲打着一台老式打字机。这两段高度概念化的视频,以艾布拉姆斯熟悉的“电影预告片”的形式,为2013年10月《S.》上市预热。

2013年10月底,《S.》突然上市,让全世界震惊。首先,《S.》真的是一本书的名字,而不是艾布拉姆斯曾经指导过的《星际迷航》(Star Trek)系列和将要执导的《星球大战》(Star Wars)系列新片神秘的代号。其次,《S.》不是一部电视剧,更不是一个App。最后,凡是看到这本书的人,无不为其设计和制作之精美而感叹,引发了一系列的“嗮图”活动。

《S.》一经推出,就被亚马逊读者评为“最想拥有的小说”,20万册首印,刚上市就售罄断货。《纽约客》杂志的编辑将其称为“此生见过最美的书”—— 绝无仅有的形式感,挑战印刷书籍可能性的至极冒险。全球各种语言版本的《S.》陆续上市,全部和美国版一样,以横扫千军之势,拿下各大排行榜的第一名,称为全球爱书人的心头之好。


就像我开头所说,如果你要发现这本书的魅力,就要坚持读完《忒修斯之船》而进入第二遍,开始阅读珍与埃里克的笔记。这才是这本书的精华 —— 非线性的阅读模式,各种材质和类型的附件、发现和破解隐含在字里行间的秘密。



关于书名和那个著名的哲学悖论:

之所以《S.》的主体小说以《忒修斯之船》(Ship of Theseus)为名,也可以视作一道作者留给你的谜题,当你完整的看完《S.》以后,这个书名所暗示的答案,就是这本书最核心的意义之一。

忒修斯之船,实际上是一个哲学悖论,也被称作忒休斯悖论(Theseus' paradox)。由罗马时代的希腊作家普鲁塔克(Plutarchus, 46 - 125)提出,他因《比较列传》(Parallel Lives),也被译成《希腊罗马名人传》一书而留名后世。他提出的问题是:

如果忒休斯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如果是,但船上已经没有任何一颗原来的木头了;如果不是,那它从何时开始不是的?

这里的“忒休斯”指的是传说中的一位雅典国王,“忒修斯之船”的典故来自他生平的一段经历。传说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战胜雅典以后,要求其每九年祭奉七名少年和七名少女给迷宫中的怪物米洛陶罗斯。轮到第三次祭奉的时候,当时还是王子的忒休斯请命要去杀死那个怪物。他与父亲埃勾斯约定,如果他得胜而归,会在回航的时候挂上白帆。

在克里特岛,国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爱上了忒休斯,因此她给了他逃离迷宫的一个线团。忒休斯杀死怪物以后,临走的时候带走了阿里阿德涅。回航的途中,酒神狄俄倪索斯在纳克索斯岛把阿里阿德涅抢走。而阿里阿德涅以为是忒休斯遗弃了自己,不知内情的她对忒休斯下了诅咒。这样,忒休斯回航途中忘记了挂上白帆。其父以为忒休斯已死,悲痛之下坠入大海而死,这片海后被称作爱情海。

忒休斯所乘坐的30桨船在雅典被当做纪念碑保留多年,木头腐朽后被不断的替换和修补。鲁塔克以此提出了这个著名的哲学悖论。

类似的悖论很多,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赫拉克利特之船”:人们虽然渡过相同的河,但流经身边的水却是不同的。英语中有一句俚语 —— Grandfather’s axe(祖父的就斧头),指的是就算斧头和手柄都换过很多次,但还是原来那把斧头。

对于这个驳论,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很多哲学家都有自己的解答。其中也可以参考逻辑学的“同一性”(identity)理论,即讨论一个事物和它自身之间成立的关系。在这里就不再详解。



《S./忒修斯之船》特辑完整目录及链接:


【官方新增附件】

  1. 《巴尔的摩号角通讯》石察卡讣闻

  2. 《麦凯杂志》1950年2月刊书评:无名小卒的航行:V.M.石察卡的《忒修斯之船》

  3. 萨默斯的自白(原始音频)

  4. 萨默斯的自白(中文译本明信片)

  5. 石察卡哈瓦那酒店死亡现场图片;及从官方预告片中提取的细节图片


【遗失的第十章结尾】

  1. EPH-9993 (00273):发布时间:2014年2月24日;发布人:珍的Tumblr博客

  2. EPH-9993 (00288):发布时间:2014年6月5日;发布人:@CFish6

  3. EPH-9993 (00289):发布时间:2014年4月4日;发布人:@CFish6 等

  4. EPH-9993 (00290):发布时间:2014年4月8日;发布人:S.Files22博客

  5. EPH-9993 (00291):发布时间:2014年4月9日;发布人:@Osfourcage等

其中,00273版已经被《忒休斯之船》的作者之一道格·道斯特(Doug Dorst)“认证”为真正的第10章原稿。


【官方发布背景资料】

  1. 布沙奖(The Bouchard Prize)

  2. 谁是石察卡: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3. 时间线: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4. 圣托里尼男与石察卡的关联


【导读】

  1. 笔记里的秘密

  2. “大漩涡”的话


【DIY动手】

  1. 附件收纳封套

  2. 附件标示书签


【非官方探秘】

  1. 谁是石察卡网站 WhoIsStraka.com

  2. 《伊米迪奥·阿尔维斯的飞天鞋》(The Winged Shoes of Emydio Alves)的2页书稿


【官方发布的读书会附加资料】

  1. 读书会资料套装(仅限美国)

  2. 你是否能破解这个密码?


【还在继续】珍与埃里克的推特

  1. 第一部分

  2. 第二部分

  3. 第三部分

  4. 第四部分

  5. 第五部分

  6. 第六部分







评论(2)
热度(76)
  1. 共2人收藏了此图片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重新解读流行文化。

© 升级 | UPDATES | Powered by LOFTER